close

預防重於治療。維持正確姿勢、避免不良姿勢及過重的腰部負重,可預防腰部軟組織受傷;搬運重物時,應注意方法,以避免背部肌肉拉傷或椎間盤突出症;適當的運動亦可有效減少下背痛的發生。

 


下背痛一旦發生,應立即請專業醫師評估,不要輕忽問題的嚴重性,並針對病因治療,目前治療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包括:
1.藥物治療:

 

(1) 止痛藥:若使用鴉片類止痛劑或鎮定劑,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有耐受性及較大的副作用。

 

(2)抗發炎藥(NSAID,COXII inhibitor):是治療的第一線藥物,對於急性肌肉韌帶拉傷及小關節發炎有不錯效果,但仍需注意長期使用的副作用(腸胃道,腎功能…)。

 

(3)肌肉鬆弛劑:中度緩解,且研究指出其止痛效果較安慰劑佳。

 

(4)三環抗憂鬱劑:對降低疼痛有持續性作用,可同時減輕憂慮及心理問題,但對功能改善無長期效果,且超過20%有副作用。

 

2.物理治療:如按摩、針灸、低能量雷射治療、運動治療、腰部牽引、電療與熱療等,主要由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執行。

 

3.注射治療:前兩種療法為「傳統保守療法」,藥物合併復健治療若超過一至三個月未見改善,但又不需或不願接受手術治療,此時「注射治療」成為短期見效的另一種選擇。除了可達到症狀緩解的效果,還能幫助臨床診斷判斷,作為日後手術的輔助依據。

 

(1) 坐骨神經痛 的注射治療:採取「 脊椎 神經根注射治療」,在移動式 X 光機的幫助下,將長針由病患背部經皮置放到引發疼痛的特定神經根,可經由椎間盤椎孔(transforaminal)或椎弓間椎孔 (inerlaminar)處注入適量的麻醉藥及消炎作用的類固醇,麻痺神經痛感和抑制發炎,短時間即可止痛,且超過半數病患可延續數個月。

 

(2)脊椎面關節炎(facet joint arthritis)的注射治療:這項治療,是在移動式 X 光機的幫助下,將注射針置入脊骨關節,注射少量局部麻醉劑或合併低劑量類固醇。前者有迅速緩解疼痛功能,後者則能降低發炎情形。

 

4.外科手術:大多數病人對於「開刀」充滿恐懼或排斥,所幸絕大多數的下背痛,靠著上述包括藥物,復健或注射等非手術治療是可以被治癒的。然而在下 述幾種情形下,手術治療則是必須且迫切的:如保守治療4~6周後症狀持續,且有進展性神經學缺失以致於影響行走或日常生活,甚至出現馬尾症候群 (cauda equina syndrome) ,壓迫性骨折未癒合,以及嚴重性脊椎感染或腫瘤等。

 

現在的醫學,在經驗及技術不斷的累積創新下,加上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先進儀器和影像系統,手術方式已不全然得沿用傳統「大醫師,大傷口」的觀念,可以 「微創手術」減少病人不必要的傷害且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除了減少手術中的風險,也縮短了術後恢復的時間,例如使用顯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來治療因椎間 盤突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或利用經皮骨水泥椎體成型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所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等等。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非常多元而複雜,任一身體組織均有導致疼痛的可能而不同組織疼痛方式及疼痛位置也可能不同。正確診斷出造成症狀的病因必須對所有的 組織結構及可能的疾病有充分的瞭解,因此,一旦出現下背疼痛,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不要自行揣測可能病因,以致延誤病情,預防勝於治療,維持正確姿勢並 保持適當運動才是治療下背痛的最佳良藥。

 

(摘自: 駝背 健康分享站)

 

 

參考資料
1.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 2011    淺談 脊椎側彎
2. 物理治療師李佩恩 2008 識脊柱側彎
3. 蔡凱宙醫師 陳博光教授 2008 脊椎側彎答客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baoywan.com.tw/Knowledge/knowledge_Detail.asp?News_ID=32&Page=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寶源企業 美康健 的頭像
    寶源企業 美康健

    寶源企業社「美康健」

    寶源企業 美康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