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耳鳴眩暈患者增多,且多以老年族群居多。寒流來襲天氣驟冷,罹患眩暈症者大幅增加,其中又以年長者居多。醫師指出,眩暈大多是身體出現警訊,若生活中常覺得頭重腳輕、突發性耳鳴,或是短暫性聽力缺損,且症狀持續超過3天以上,建議應到醫院找神經科、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避免眩暈症狀惡化,危害健康。
新北市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耳鼻喉專科醫師陳光超指出,近來早晚溫差大,求診民眾顯著增加,其中有不少都是因為眩暈,只要稍微一動,便覺得天旋地轉、噁心、想吐,發病時,還誤以為是出現了中風前兆,而驚嚇不已。
溫差大 眩暈反覆發生
臨床上,眩暈是指目眩與頭暈的綜合症狀,可分為末梢性眩暈、中樞性眩暈。內耳部分則為末梢器官,像是梅尼爾氏病、前庭神經炎等,都會造成眩暈。而中樞性的眩暈,則可能是腦部血管引起的,像是小中風、腫瘤、神經性退化疾病等,都會引起的眩暈。
基本上,眩暈常伴隨有耳朵悶、耳鳴等不舒服,或是感覺耳朵有悶塞情形,當發現頭暈的時候,應先立即停下手邊的工作,選擇最舒服的姿勢靜躺休息,若持續出現噁心、嘔吐等情形,建議可先用舌下止吐劑、止暈劑等,並趕緊送醫治療,且應注意保暖,降低眩暈反覆發生。
找對科 對症治療眩暈
陳光超醫師強調,眩暈症發作的時候,會感覺天花板正在旋轉,同時伴隨噁心、盜汗、想吐的感覺,由於身體失去平衡,這時候必須躺在床上休息。在急性眩暈發作時,甚至可能會產生眼振,即眼睛會向某個方向一直振動,這就是典型的眩暈症狀。
如果眩暈合併有聽力喪失、耳鳴,或是和頭部轉動有關,可以求診耳鼻喉科;眩暈同時有胸悶、昏倒、心悸等症狀,應該掛心臟內科門診;引起眩暈的原因是和躺下、站立的姿勢有關係,或是眩暈合併走路步態不穩、複視、視力模糊等情況,這時候就要看神經內科,請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眩暈恐內耳病變、耳石脫位引起
另眩暈背後與內耳有關的疾病,包含有:耳石脫位、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或突發性耳聾等,都會造成暈眩不適;除了內耳病變之外,供應腦部顱底血液的頸椎基底動脈一旦病變,也會引發眩暈、不平衡、嘔吐等症狀,更可能是腦部病變的警訊,如腦中風、腦瘤等徵兆,千萬不可小覷。
其中,內耳耳石脫位所造成的暈眩,屬於良性姿勢性眩暈,發作時間短,且與頭部姿勢改變有關,如民眾躺下突然坐起地瞬間,會伴隨頭暈、想吐,但不到1分鐘症狀會自動消失,且不會影響聽力,但仍不可掉以輕心。
【醫師提醒】:
眩暈多半是突發性,急診就醫後均可暫時性改善,不過,如果內耳血管不暢的問題不先改善,隨時都有復發的可能;生活起居上,眩暈的病患除了藥物治療,也應隨時注意身體狀況,不要太過勞累,應謹守「低鹽、低糖、低脂」飲食,更重要注意保暖,小心眩暈上身。
轉貼來源:Yahoo 新聞
- Dec 02 Tue 2014 05:05
天冷耳鳴天旋地轉 小心眩暈上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