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東北季風影響,氣溫明顯下降,氣象局預估北部最低溫下探17度,不少怕冷的民眾已經開始使用暖暖包取暖。不過,醫師提醒,使用暖暖包時,最好避免直接接觸皮膚,以免發生灼傷,也要避免放在老年人及幼童容易取得的地方,以免發生誤食的情況。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觀察發現,許多民眾使用暖暖包時,會直接塞在衣服裡、貼著皮膚使用,或放在棉被裡睡覺,但隨著暖暖包的溫度升高,可能造成皮膚紅腫、痛癢,甚至灼傷而燙出水泡,且暖暖包經過長時間的壓迫,容易發生破裂,若皮膚直接接觸鐵粉,則會引發過敏反應。
日前台中有一名80多歲的婦人,把暖暖包當成芝麻糊沖泡飲用,結果腹部絞痛並吐血,緊急就醫檢查發現,其食道灼傷及胃部潰瘍。楊振昌指出,診間常有類似的案例發生,尤其老年人、幼童,容易將暖暖包當成調理包誤食,而造成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
楊振昌表示,一次性的暖暖包主要成分有鐵粉、鹽、活性碳及蛭石等。當鐵粉接觸到空氣及水氣,就會產生熱能,而鹽可以催化鐵氧作用,活性碳、蛭石則是具有保水的功能,可讓鐵粉持續氧化發熱,不過恐有誤食的風險。另外,坊間還有一種液態型的暖暖包,是利用飽和醋酸鈉溶液與金屬片摩擦的原理,凹折金屬片就能釋放熱能,且能重覆使用,也不會發生誤食的情況,較適合老年人及幼童使用。
轉貼來源:Yahoo 新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